富邦人壽以「正向力量 豐富生命」品牌理念向社會大眾展現企業承諾,憑藉多角化通路經營、多元化商品策略、多樣化永續行動,創造亮眼營運績效,2021全年稅後淨利突破千億元,累計全年合併初年度保費收入達1,656億元,合併總保費收達5,072億元,穩站台灣壽險市場領導地位。
近年國內外持續受疫情影響,然2022年經濟逐步穩定復甦,且台灣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保險產業最關鍵的要素是「人」,在變動時代下,唯有勇於行動與敢於創新才能突圍破框,今年公司主張以永續連結人與環境,紮根企業營運聚焦四大策略:以精實業務組織與分級訓練強化組織發展、推動保障與退休規劃商品著眼未來超高齡社會、深耕ESG永續作為帶動產業鏈和社會共好、提升遠距服務及數位競爭力聚焦客戶服務體驗,富邦人壽擁有集團的豐厚資源,提供民眾金融保險多面向服務,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永續初心,以人為本持續深化保險產業價值鏈。
領先以業務力加速永續力 攜手業務員Work for Green
富邦人壽實踐綠色金融,也期待全台超過460個通訊處、2萬名業務夥伴全力展現綠色影響力。2021年關注河川保育與水資源議題,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率全台企業之先展開連續三年川廢快篩調查行動,2022年持續響應富邦金控「Run for Green」發揮永續影響力,首創「Work for Green」永續創新機制,以業績連結綠色永續目標,希冀保險業務推動也能為環境盡心力。
今年將攜手業務員和保戶,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合作,目標將種下超過1萬棵樹,並以恢復自然生態為目標選擇植樹地點,包括台中福壽山農場和台南台江國家公園,藉由植樹造林守護水源地、保護海岸生態。台中福壽山農場位於大甲溪上游、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中台灣主要水源地之一,透過樹林種植有利於穩定水庫蓄水量,也能有效降低水溫,達到適於櫻花鉤吻鮭生活17°C助其洄游產卵;另一地為台灣最大潟湖台南台江國家公園,隨著地球暖化與海平面上升,致使出海口沙源減少、潟湖沙洲逐漸消失,進而危及近岸生態,此次種植計畫有助於穩定潟湖沙量流失,維持生態環境達到生態復育的效果。
企業當責與社會環境同行共好 擴大全民保障意識推廣
響應主管機關綠色金融2.0,富邦人壽持續深化ESG,加強責任投資策略及綠能替代能源投資計畫,2021年整體綠色投資金額達18,951億元,為加速企業去碳轉型與碳風險管理,2022年強化碳足跡盤查,啟動保單碳足跡計畫與內部碳定價作業,亦導入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投入國際碳揭露CDP專案,以達成2025年營運減碳8%之目標。在企業永續報告書方面,將以更嚴格的標準進行企業自我衡量,納入SASB永續會計準則、TCFD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標等。
疫情對國人造成健康風險,富邦人壽繼續秉持保險教育職能,擴大並向下扎根,建立全民風險保障意識。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劇烈蒸騰,長期關注失智高齡與社會弱勢,攜手台灣失智協會、老人福利聯盟、台灣癌症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等公益夥伴展現關懷,倡議失智高齡科技輔助協尋、偏鄉高齡就醫可近性等議題,同時也積極串聯各地縣市政府、鄰里社區與大專院校,推動CSR X USR擴大關懷對象與範圍,促動社會共融共好,達成聯合國SDGs最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