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壅塞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不僅對環境帶來巨大的負擔,也對城市發展與居民生活造成影響。隨著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到關注,減碳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共同目標。在此背景下,臺灣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透過創新技術應用於城市治理,其中,「行動信令」技術作為評估交通碳排放的新工具,正逐步成為一大亮點。
近日,由中華電信主辦,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指導,高雄市政府、臺南市政府及資拓宏宇協辦的「行動信令導入碳排分析應用於智慧城市治理成果發表會」於高雄盛大舉行。由中華電信展示,應用行動信令技術進行城市交通與碳排放分析,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的最新成果,也為智慧城市發展樹立了數據治理的典範。
(左起)為臺南市政府交通局熊萬銀副局長、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黃榮輝副局長、高雄市政府林欽榮副市長、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于台珊組長、中華電信孫副明源總經理、高雄捷運林誌銘副總經理。吳怡萱/攝影
數位發展部于台珊組長指出,前瞻科技應用計畫執行8年來,已累積258項科技應用,落地於全國各縣市,為智慧城鄉建設奠定基礎。在全球關注環境變遷的趨勢下,實現淨零數位轉型已成當務之急,科技應用需同時關注生活便利與碳排減量,為地球未來做好準備。
中華電信計畫主持人孫明源副總分享,公司結合電信技術、大數據與AI,成功開發交通與碳排放分析應用平台,支援2050淨零排放目標。平台不僅能觀察城市碳排放量趨勢,亦能即時觀測與預測交通路況,協助政府制定最佳應變策略。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環狀輕軌成圓後,不僅榮獲113年傑出交通運輸計畫獎,更成功帶動公共運輸與減碳效益。截至今年,輕軌累計運輸人次達1,152萬,碳排減少達每日16,202公斤,全年累計量等同於49萬棵樹一年的碳匯量。林欽榮強調,中華電信行動信令碳排放分析技術未來若取得更多認證,可推動碳權交易,為城市綠色經濟開啟新契機。
高雄市政府 _ 林欽榮副市長/攝影:吳怡萱
城市交通的三大痛點
1、傳統車流偵測技術的局限性
車流偵測設備建於路側,雖可提供路段車流量與旅行時間資訊,但無法進一步進行交通行為分析,缺乏建置的區域也難以評估交通措施的實際效益。
2、減碳政策成效難以量化
現行的交通與減碳政策多依賴傳統調查方式來蒐集數據,耗時費力且精準度有限,無法有效代表不同地區和時段的數據。
3、突發交通壅塞難以應對
每當大型活動如演唱會、節慶活動或國際展覽舉辦時,城市交通壅塞情況會顯著加劇。傳統的交通管理手段多依賴事前推演,缺乏即時應變能力,無法應對突發情況。
突破困境的明燈:行動信令技術的創新應用
中華電信以行動信令技術,建構出更精準的交通預測及碳排計算模型,得以應用平台輔助決策者做出最佳的回應策略。透過行動信令可採用更貼近真實移動的旅次路徑做為活動數據,而非僅以起點迄點的直線距離進行計算,且結合路側設備偵測資料與公共運輸電子票證數據,可對演算過程進行校估,提升技術可靠性。同時,與臺大先進公共運輸中心合作,以臺灣本土化運具碳排放係數進行碳排計算,使活動數據計算出的碳排量能更具效力。中華電信更進一步運用AI深度學習技術,建構人潮與道路速率預測模型,預先掌握交通變化趨勢。
高雄輕軌建設:城市交通轉型與減碳的成功典範
高雄輕軌的建設與運行成為解決交通與碳排問題的代表性案例。運用中華電信行動信令技術進行分析,輕軌路廊在施工前,每日旅次達16萬人次,僅7%依賴公共運輸。通車後至2024年9月,路廊每日旅次增加至20萬人次,其中,機動運具使用量因運具移轉而下降7%;而公共運輸旅次量則增長五倍,不僅如此,輕軌運行還成功實現了碳排放減少的目標,總碳排量下降了12%。充分證明,公共運輸的擴展,是實現城市交通減碳的有效策略。
中華電信高雄營運處/孫明源副總經理暨計畫主持人/攝影:吳怡萱
中華電信榮獲國際認可:智慧交通與碳排分析的標竿
中華電信的創新技術不僅在國內獲得高度肯定,也在國際上贏得了多項重要獎項,包括第4屆哈佛商業評論鼎革獎、2025年臺灣精品獎、第12屆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等。這些榮譽體現了中華電信在智慧交通創新服務與行動信令分析技術的領導地位,也展示了臺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實力與影響力。
未來展望:邁向智慧永續城市
中華電信將持續推廣行動信令技術應用,並將其拓展至更多場域,協助各決策者實現更高效的交通管理與碳排績效評估。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過程中,交通的轉型與創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中華電信以行動信令技術為核心,結合AI與大數據的力量,配合地方政府致力於打造智慧、暢通與環保的城市,為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